欧洲文艺复兴与大明朝这对“冤家”_王守仁

admin 生活指南 2024-04-23 37 0

欧洲文艺复兴与大明朝这对“冤家”_王守仁

  原标题:欧洲文艺复兴与大明朝这对“冤家”

  文化的博大源于思想的驰骋,如航行于大洋的舰队!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闲暇的周末,放些轻柔的音乐,还有无的放矢的遐想。这次读了一本《美学》,其中一个篇章讲到中国明朝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差异,让我感慨的不是美学差异,而是两种文化都到了历史关键的节点,然后却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成了掠夺者,另一个却成了被掠夺者……

  历史的演化总是奇妙而又巧合。

  提到大明王朝,相信更多国人还是无比自豪的。当年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通篇最触动我的是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宋明理学后期代表人——王守仁的出现!整书以风趣诙谐的风格讲了明史,而就在讲述王守仁的时候,作者的写作风格变的严谨、生动,相信也是对先生的尊重,或者作者也被先生的生平感动!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守仁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明朝中后期,然而到了清朝却因其闭关锁国及文字狱等思想文化阉割之策而画上了句号(文字狱就发生在所谓“康乾盛世”,不要被清宫戏误导)。至此传承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也被清朝政府阉割扭曲而成了禁锢人的思想的统治武器。

  而王守仁的心学在日本却开了花,比如明治维新。

  当时日本以心学作为解放思想的武器,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精粗不遗,表里兼该”等主张,打破了朱子学固守儒学的孤陋习气,开启了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的新风,为瓦解日本封建体制的倒幕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由此日本社会开启了通向近代化的大门,而受心学影响的明治开国元勋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则直接提倡民权、民主、废藩置县,为日本实现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而这一时期的西方文明在干嘛?

  文艺复兴,一个改变欧洲,改变世界的时期。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德国宗教改革家。在他的推动下,开启了宗教改革,把欧洲从蒙昧黑暗的中世纪喊醒。

  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 又作 Sir Thomas More , 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在大明朝除了王守仁之外,就没有继续出现呐喊人吗?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 (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是一位对儒家学说产生质疑并提出其思想的哲学家。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然而后期却被诬陷入狱后自刎!

  历史就是这样让人无奈的叹息。

  大明朝的航海从公元1405年他第一次出海开始,到公元1433年郑和第七次从西洋归来为止,一共历时二十八年第七次出海西洋。他的这七次大规模的航海运动,使得早在明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充分掌握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航路。除此之外,郑和与他的船队与亚、非之间的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联系,与他们建立了贸易往来。

  而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最早开始于1453年之后,奥斯曼帝国攻破了象征西方宗教圣地君士坦丁堡。此处位于欧亚大陆的咽喉交汇点,奥斯曼帝国占据了这个要塞后,自然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想法而切断了欧洲向外通商的渠道。此时西欧诸国资产阶级已初步萌芽,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殊死一搏,开拓海上贸易之路。而西班牙和葡萄牙无非是先行者,后来的英国荷兰法国才有所动作。

  至此欧洲也开始了对世界的掠夺。欧洲文明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大明朝的航海时代开始比欧洲早了50年,明朝当时的政治与统治者的个人原因是对航海有着很大的关系。郑和出海西洋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宣扬明朝的政治权威以及追查建文帝的下落。在靖难之役朱棣取得皇位后,却一直没有建文帝的下落,明成祖认为他逃到了海外,所以派郑和南出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另外就是明成祖在继位后,想要把自己的威名传播到各地,确立起以明朝为中心进行朝贡的体质,一方面能宣扬自己的功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正统性。

  同样的大航海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结局,以至于经过清朝腐朽的统治中华大地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华儿女也经历了百年的耻辱。

  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神秘莫测的演化,但从未重演过,也不会重演。那百年耻辱烙印的伤痛也会时刻提醒我们不断前行,直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责任编辑:

评论